本以为自己现在找不到一个突破口,如果要是这些从长安城来的人,能给自己一些建议的话,那么很多事情就比较好办了,谁知道这些人丝毫的剑也给不了,而且还是来准备混饭吃的,所以这家伙的心理就不满意了,直接就不想应酬这些人。
这些人的能力的确是可以的,但如果上来就讨论这些国家大事,对他们来说也是非常困难的,最主要的就是放不开手脚,要知道很多人并不喜欢这样,因为在那些上位者的心里,你根本就没有执政过,如果要是上来就指点江山的话,那也得看看你有没有那个能耐。
所以相互之间产生了一些误会,现在看到尉迟宝林脸上的厌恶,这些人基本上也知道自己的结果了,肯定是在最后状态下,直接就让他们滚回长安了,前线这边不养闲人,这也是他们早就知道了,更何况尉迟宝林没有其他人那个礼贤下士的想法。
对于尉迟宝林来说,现在发生了这样的事情,他也是想着能够找到一些解决的办法,要不然就一直停止在这里,虽然他已经是给李象写信了,但李象的回信说的非常的笼统,这也是培养你们自己做主,如果所有的事都让上面给你们做主的话,那何必让你们这些将军成长起来呢?
一直以来李象做的就只有一件事情,把手底下这些人都给培养起来,那么将来自己做事情的时候,就可以节省很多的脑力,你们都能够独当一面,如果要是什么事情都去询问的话,那恐怕有些事儿就不好了。
第二天早上的时候,来这里的五名谋士,有四个人都准备回去了,在将军那里挨了没脸,如果要是继续待下去的话,这些人的脸皮还没有那么厚,回去之后到底该怎么过日子?先走一步是一步,反正回去的路费也是有的,在这里没有自己的位置,也没有必要带着吃沙子。
看到这些人回去的时候,尉迟宝林的心里也有些不舒服,毕竟这些人都是顶着谋士的帽子来的,看你们这些人出不了主意,改变不了眼前的情况,我也不能给我继续把你们给留下来,如果要是继续把你们给留下来的话,那我岂不是成了草包了吗?将来到我这里来混饭吃的人,肯定是一波又一波。
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,不管这些人的心里想的是什么,有许多事情都是无法进行的,在很多人的眼里,或许这些事情都不着急,但如果要是出现了一些该着急的事儿,那我们就应该明白了,有些人也不太清楚这一点,他们做的也都不够好,但是只要是你清楚了,那你就应该知道这件事情该怎么做。
对于李象来说,我要培养手底下的人,如果要是培养不起来的话,那就说明是朝廷的失误,但如果要是培养起来的话,除了朝廷的能耐之外,个人的领悟也是极其重要的,不在前线不知道前线的事情,这也是大家都明白的事儿。
就在这些人离开的时候,这边的局势也发生了变化,阿拉伯帝国朝廷已经是忍不住了,这次已经开始在周边征兵了,根据它们哈里发的旨意,至少要增加五十万军队,这五十万军队说是用来对付大唐军队,但其实也是为了对付苏赫古曼。